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圓滿實現“十四五”發展目標,經濟大省要挑大梁。總書記明確了江蘇“挑大梁”要把握好的四大著力點,“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排在第一位。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從新技術推動傳統制造業煥新提效的系統轉型,到多領域多行業接入DeepSeek、人形機器人具備更多能力的突破應用,我們看到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魅力。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理論內涵、實踐路徑,為我們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供了科學指引。經濟大省挑大梁,就要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向奔赴”。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國“新三樣”順利出海,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傲人成果,國產大型郵輪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快速成長,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了重大突破。可見,科技創新是做強產品競爭力、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的關鍵。當前,世界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科技創新步入“深水區”,推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金融服務、人才支撐在內的科技創新全鏈條同向發力勢在必行。抓科技創新,要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產業創新既凸顯科技創新價值,又為科技創新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反過來拉動科技創新,促其“放量增長”。隨著新產品、新服務走向應用,產業會鏈接到更多資金、人才等創新因素,市場對產品、服務的打磨也將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潛力,加速各類創新成果涌現。抓產業創新,要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達到以產業創新“反哺”、牽引科技創新的良性效用。
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內生動力,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價值實現。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一系列舉措,都體現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要求。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更好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江蘇要努力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上打頭陣,打通各種卡點堵點,推動創新能力實質性躍升,為全國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