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深圳文博會進入第二天,以“數字金陵”為主題的南京展區吸引了不少參觀者。南京展區匯聚近30家文化科技領軍企業,通過AI交互、具身智能、全息顯示等前沿技術,立體呈現科技與人文交織的“數字金陵”,折射出南京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
當天下午,接通記者電話時,蟲洞創想(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總監馬飛耳邊的預約聲一直沒斷。在南京展區,蟲洞創想帶來的VR觀光滑翔傘模擬器設備旁,不少觀眾排隊體驗。
這家致力于數字文旅領域沉浸式VR大空間產品開發的企業,旗下產品VR觀光滑翔傘模擬器是傳統旅游業態的數字化補充,“我們現場展示的主要是傘降娛樂產品,讓觀眾能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體驗真實、刺激的跳傘體驗,同時還可以從空中視角看城市、看景區,感受文化旅游的魅力。”馬飛介紹。
“文博會上,除了國內客戶外,還有來自荷蘭、約旦、印度等前來咨詢的國外客戶。”馬飛說,“我覺得他們比較看重這款產品的創新性。它和常見的戴著眼鏡坐著和走著玩的VR產品不同,你可自己操控降落傘,還結合了數字文旅,和普通VR體驗很不一樣。”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熱度高漲,其中,“得靈巧手者得天下”。靈巧手屬于深度仿生、柔性感知、微機電系統、高性能材料等前沿技術的交叉領域,是智能機器人亟待突破的關鍵瓶頸。文博會上,中科硅紀(南京)機器人有限公司展示的Casia Hand系列仿人靈巧手,能夠復現90%以上的類人靈巧操作動作,成本遠低于國外同等靈巧性的產品,突破了機器人“能用”和“會用”工具的關鍵瓶頸。
中科硅紀市場營銷總監江亞東接受記者采訪時,剛接待完來自美國和巴西的潛在客戶。江亞東介紹,中科硅紀(南京)機器人有限公司,孵化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多模態人工智能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王鵬研究員團隊,創始團隊十多年來專注于機器人“上肢”靈巧操作能力的技術突破,在國內最早系統性開展腱繩驅動靈巧手和“靈巧手+具身智能”研究。“原先,我們集中于物流分揀、智能制造、特種應用等領域,專注解決高危復雜環境下的行業應用問題,但現在我們也想在文旅板塊甚至文藝創作領域有所突破。”
江亞東介紹,“靈巧手”比現在常用的咖啡機器人更靈巧的地方就是可以復現人手功能,如做咖啡、奶茶,調雞尾酒等。“甚至在文藝創作方面,因為中科硅紀已構建起Casia Hand Brain具身智能算法體系,是相關領域稀缺的長期將‘硬’(靈巧手)和‘軟’(AI算法)深度結合的團隊,對實際應用問題具有系統性解決能力,因此可以拓寬文藝創作的邊界。”
輕點手機小程序下單,玻璃板后方,一只白色機械臂隨即靈活轉動,磨豆、萃取一氣呵成。大約90秒后,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就出現在取餐口……南京展區內,江蘇集萃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發的“南京小咖”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制作飲品,吸引不少觀眾觀看、下單。
該公司銷售經理徐寅春告訴記者,集萃智造本次帶來的是全球首款“智送一體咖啡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的機械臂運用先進運動控制算法,能確保機器人精準“復制”專業咖啡師從接杯、放杯再到蓋杯蓋的每個動作。除了機械臂的精準控制,集萃智造咖啡機器人還集成多個自動化模塊,能“絲滑”完成自助點單、自動取杯、自動取冰、自動蓋杯蓋、自動激光打標簽等程序,做出來的咖啡不輸專業大師,口味穩定。
機器人制作一杯咖啡平均需要90秒——比人工大約快2倍,制作效率大幅提升。設備一次加料可連續制作超過100杯,其出品標準化率高出傳統門店15%以上,大大縮短顧客等待時間。
從已經落地應用的南京某園區到深圳文博會展會現場,咖啡機器人讓消費者花費不到10元錢就能實現“咖啡自由”,“咖啡小店”在展會開幕當天就成了人氣王。
說起自家產品,徐寅春底氣十足。他告訴記者,江蘇集萃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由智能制造核心人才團隊領銜,聯合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南京江北新區于2016年9月共同組建,專注于智能機器人及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與提供,已逐步成長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公司累計申請382項知識產權,研發出30多項新技術和新產品;在創新產品設計、核心部件研制、AI控制算法等方面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在現場,集萃智造還帶來一款半人形機器人,現場展示彈鋼琴技能,吸引不少愛好者一起“四手聯彈”。
據了解,目前南京文化企業已超過5.5萬家,其中45家獲評省重點文化科技企業,沉浸式文旅、智慧教育等新業態年均增速達28%,從全息顯示、人工智能到具身機器人等技術持續迭代,南京的“創新雨林”生態正加速構建。
□ 本報記者 徐寧 通訊員 吳雙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