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黨史故事,感受百年風華。各位村民,大家好,我是愛園鎮宣傳委員謝玉,歡迎收聽《黨史百年天天讀》欄目。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把保藏80多年的軍號故事……”近日,江蘇省泗陽縣愛園鎮的黨史“大喇叭”準時響起,宣講內容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舒緩動情,伴隨著低柔的音樂,將黨的聲音送入了萬戶千家。
今年98歲的愛園鎮條河村老黨員張大仿,80多年來一直精心保藏著一把軍號。這把軍號是何人所贈?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在當天的《黨史百年天天讀》欄目中,通過宣講員的介紹,這把軍號的故事讓更多人知曉。1940年底,新四軍獨立旅奉命來到泗沭縣革命根據地,駐扎在現如今的愛園鎮條河村,獨立旅政治部主任劉興元和夫人徐杰借住在了村民張大仿家中。有一天,劉興元突然告訴張大仿說,部隊接到命令馬上要離開條河村奔赴前線作戰,隨即拿出一個包裹遞給了張大仿,表示對張家的感謝。打開包裹,里面是一把軍號、一瓶進口眼藥水和一小瓶奎寧藥丸。時過境遷,藥品早已不在,但軍號卻被張家保藏至今,軍號的故事也在張家后輩中代代相傳。后來,張大仿老人主動捐獻軍號,這把見證了紅色時代的軍號便在愛園紀念館中展出。
“這把軍號,代表著獨立旅全體指戰員的心意,見證了新四軍與愛園民眾的魚水情深,是真正的無價之寶。”愛園中學初三學生葉琪聽完軍號的故事,將自己的感受寫入了信封并送到了廣播站,她在信中表示,這種感情超越了語言表達,作為共青團員應將軍民魚水情深的精神發揚光大,在新時代續寫出新的篇章。
據了解,泗陽縣愛園鎮是革命老區,該鎮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開設紅色影音課堂,設立“黨史百年天天讀”專欄,依托23個村居的智能AI廣播點,持續開展“閱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活動。“黨史宣講志愿隊講述著愛園風云激蕩的紅色歷史以及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等偉大實踐的光輝歷程,讓愛園背后的紅色故事變得‘有聲有色’。”謝玉說。(來源:中共泗陽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