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將思政課作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從2016年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到2019年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再到近期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緊扣新時代的“教育三問”,深刻回答了思政課為何建、怎樣建、誰來建等問題,為思政課建設指明方向、提供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我們善用“大思政課”,結合學校實際,高度重視思政課主體性、多樣性和實踐性,構建全員參與、全程貫通、全方位浸潤的“大思政”格局。
一是要深挖行業紅色文化的源頭活水,打造“行業+思政”品牌,以全員參與把道理講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建設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我們要始終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斷厚植行業紅色文化和特色校本文化的精神底色,創新行業價值追求和優良辦學傳統的時代表達,以特色的行業精神引領人、卓越的行業成就鼓舞人、先進的行業榜樣激勵人,打造集資源供給、課程建設、沉浸體驗于一體的“行業+思政”育人體系,奏響校內外協同育人大合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緊扣“三航”背景,構建了國防底色和工信特色交匯的行業思政特色育人品牌,努力把“軍工報國,愛國擔當”的道理講深。拓展軍工思政資源供給,與十大軍工集團成立大思政課聯盟,組建軍工文化研究中心,共建文化實踐育人基地,形成以紅色基因和藍色夢想為核心的思政育人共同體。注重軍工思政課程建設,率先推出了校友總師系列思政公開課,打造軍工大講堂,不斷激勵學生堅定信仰、獻身國防。強化軍工思政沉浸體驗,連續20年開展“國防企業面對面”“軍工記憶”等實踐活動,在校內打造航空航天教育教學實踐基地等“六館一基地”平臺,引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牢報國志、躬耕強國行。
二是要立足專業價值塑造的精神富礦,打造“專業+思政”品牌,以全程貫通把道理講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調思政課的價值性,不是要忽視知識性,而是要通過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加強價值觀教育”。我們要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發揮專業、課程和科研等育人作用,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打造集大師引領、課程思政、科研育人于一體的“專業+思政”體系,引領學生激發強國有我、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南航發揮學科優勢,構建了價值塑造和知識傳授并重的專業思政特色育人品牌,努力把“國之所需,我之所向”的道理講透。強化大師價值引領,開設以人民科學家葉培建院士為代表的榜樣思政大課堂,打造由30余名院士領銜主講的“強國逐夢·大師引航”前沿課,講述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激活課程思政功能,建立校院兩級“課程思政研究中心”,構建專業課、通識課、拓展課等組成的課程思政體系,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突出專業創新教育,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建立主題創新區,引導學生聚焦“卡脖子”難題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三是要營造日常立德潤心的育人生態,打造“日常+思政”品牌,以全方位浸潤把道理講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既要有驚濤拍岸的聲勢,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效果,這是教育之道”。我們要堅持正本清源、春風化雨,既理直氣壯地建設思政教育的顯性課程,又注重日常隱性教育,打造集社區牽引、實踐錘煉、網絡輻射于一體的“日常+思政”育人體系,把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化作經常。南航堅持以生為本,構建了知行合一、潤物無聲的日常思政特色育人品牌,努力把“青春接力,強國有我”的道理講活。集成學生社區育人功能,建設好“一站式”學生社區共享空間,成立“百名學生書記校長領航團”“續航團”等“三全育人”示范平臺,書記、校長帶頭深入社區開展“六微”育人活動。健全實踐育人長效機制,形成了三航特色科普、重要賽會保障等“青小航”志愿服務名片,每年組織3萬余名學生在行走的“大思政課”中受教育。打造網絡思政媒體矩陣,積極培塑“南航徐川”公眾號等網絡思政平臺,建設“一分鐘”網絡思政團隊,產出《我為什么加入中國共產黨?》等多篇“10萬+”網文和200余部一分鐘系列微視頻作品,讓青春接力、強國有我的主旋律充盈網絡空間。
(劉宇雷 作者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