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宿遷市宿城區召開2024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暨2025年工作推進會議,動員全區始終保持趕考心態、奔跑姿態,齊心協力將經濟社會良好發展勢頭持續鞏固延續下去。
回望過去一年,宿城區收獲滿滿:地區生產總值再跨一個百億級臺階、突破618.3億元、增長7.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1%,規上工業總產值四年實現翻番,連續兩年獲得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優秀縣(市、區)。
以項目之“進”鍛發展之基
眼下,總投資20億元的宿城嘉盛激光智能裝備項目正在火熱建設。這是嘉泰激光在宿城區布局的第二家激光智能裝備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可年產機床2000臺套,年產值超過25億元,為沖刺激光光電百億產值注入新動力。
宿城區錨定紡織服裝、綠色建材、激光光電三大主導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健康四大先導產業,深挖人才人口集聚、綜合配套齊全等資源優勢,增強物流、供能、“港航產”等要素成本優勢,去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77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2個。
項目落得下,更要“長”得好。宿城區健全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培強”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大力實施“傳統產業存量煥新、新興產業增量出新、未來產業變量創新”工程,奮力打造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先行區。去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1家,獲批省瞪羚企業3家,獲評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車間)10家。
產業活力競相迸發,彰顯發展速度熱度。宿城紡織服裝產業形成全產業鏈條,新型綠色建筑材料產業創成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激光光電產業產值占全國比重達5%,四大先導產業產值增速保持年均30%以上,高質量的發展步伐走得更加堅實、更有分量、更顯底氣。
以融合之“墨”繪振興之姿
3月16日,2025年大運河自行車系列賽(宿遷站)暨“水美朱海”自行車騎行精英賽在宿城區朱海休閑運動小鎮開賽,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500余名騎行愛好者參賽,“水韻天成 自在宿城”文旅名片越發閃亮。
宿城區深入推進“農商文體旅”融合發展。作為全省“三農”比例最高的主城區,宿城區以入選首批國家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為契機,推動西片區古黃河農業公園組團、中片區都市農業組團、南片區生態田園鄉村示范帶建設,入選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名單。
各美其美、百花齊放的片區發展格局,賦予宿城鄉村振興無限潛力。去年新招引農業重大項目30個以上,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收超70億元。鄉村振興工作實績考核進入全省第一等次,高分通過全國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中期評審。聚焦“文旅+”新業態新賽道,大力豐富“跟著賽事來旅行”系列主題游徑,串珠成鏈打造“農商文體旅”品牌,去年接待游客超37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34.21億元,分別增長24.8%和22.53%。
以改革之“能”扛發展之責
洋北街道物業管理辦公室主任趙海洋與社區群眾打了20多年交道。以前,“表格滿天飛、會議時時催”是他的工作常態。隨著鄉鎮(街道)權責清單試點工作不斷推進,他和同事有了更多時間來傾聽群眾聲音,這一試點經驗做法也被中央編辦推廣。
宿城區堅持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為統攬,更加注重整體謀劃、協調推進和聯動集成,統籌抓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城鄉融合、基層治理等各領域改革,推動一批標志性改革落地見效。去年新增省級以上改革試點16個,其中國家級4個,51項經驗做法獲省級及以上部門肯定推廣。
以生態領域改革為例,宿城區積極探索多元低碳轉型路徑,探索朱海·牛角淹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核算應用,青綠公司發放全省首筆金融產品,朱海·牛角淹生態旅游及水環境修復項目成為全市首個通過“山水工程”省級驗收子項目。
宿城區委書記陳偉表示,宿城區將錨定著力提升發展總量、質量、均量,不斷提高經濟貢獻度、城市首位度、群眾感受度“三量三度”目標追求,雷厲風行、真抓實干、敢為善為,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上,努力以實績實效為全省全市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 本報記者 史偉 通訊員 沈倩 江秀